您的位置:首页 >滚动 >

数字中国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 专家支招成都如何“破局” 环球快播报

2023-03-24 14:08:58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实习生 周思含


(资料图)

3月23日,成都市2023年第2期高质量发展讲坛如期举行。会议紧承第1期的人工智能社会实验和探索中国式现代化治理之道,在此基础上围绕“数字中国建设赋能高质量发展”展开,为城市以及中国如何利用数字化完善、发展提供了可行方案。

活动现场

活动由成都市人民政府研究室指导,成都市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和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共同主办。本次活动参会嘉宾有: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董煜、副院长杨永恒、研究员张楠、院长助理李治,清华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孟延春。

活动由封面新闻全程直播,总观看人数超70万人。

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副院长杨永恒:城市建设要以人为本

杨永恒及其团队通过设立“吸引力”“影响力”“联通力”等三个一级指标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二级和三级指标,以玫瑰图的形式直观呈现,总结国际交往中心城市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规律,系统界定国际交往中心城市的时代内涵;提出国际交往中心城市评估框架和指标体系,并对一些典型城市进行评估和指数排名;刻画和比较不同城市的发展特色、优势和劣势,为城市管理和公共政策制定提供支撑。

杨永恒以北京为例,他认为,北京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科技创新水平、经济发展以及文化教育方面。PCT国际专利申请数居全球第5,汇集了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以及7处世界文化遗产,许多世界500强企业总部也设立在北京,“这也是为什么北京的影响力在全球排名第3。”杨永恒说。但是北京在吸引力和联通力方面则有待加强。比如持续推动教育医疗服务改革、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完善作为国际都市的软硬件服务体系等,让城市更宜居、连通性更强。

这种衡量指标的方法对于推动成都市的对外国际交往中心建设也非常具有启示性意义。如何紧扣“十四五”规划的脉搏,将成都建设为承担国家重大外交外事活动的重要舞台、聚集全球高端资源要素的开放高地以及彰显天赋文化魅力的独特窗口,杨永恒及其团队根据图标提供了几条建议:首先要提升城市软硬件服务水平、优化城市国际化营商环境,在此基础上吸引区域性国际组织总部、密切国际间交通联结,以此达到加强国际形象塑造和推广的目的。最后,在这些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做大做强做优具有成都品牌的国际赛事会展。

杨永恒表示,对于未来国际交往中心城市的展望要以更能吸引人、涵养人、联结人为主。要着力打造和而不同、差异化发展的特色魅力城市;建设中着力补齐发展短板,处理好国际化与自身发展,构建起高效联通的国际交往中心城市网络。

清华大学区域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孟延春:发挥超大城市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时代性功能

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的基础上带来了数字赋能下有关超大城市高质量治理的方法。会议围绕着超大城市的定义、超大城市的龙头带动功能、数字化的城市精细治理体系以及双循环新格局的超大城市职能与使命展开。

超大城市在国家治理体系中所发挥的功能是时代性、使命性的。成都目前总人口超过2000万,属于特大城市的行列,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数字化引领下更能够发挥其区域引领和主导作用。在治理过程中,完善数字化的城市精细治理体系是重中之重。孟延春表示,“完善城市精细治理体系,最重要的就是找到精细化治理之道。”首先要找到适合城市发展的规律。以成都为例,就是要做好统筹。比如从全局出发,利用数据和模型统筹成都的空间布局、规模大小和产业结构,提高城市工作的全局性。其次是建立城市精细化治理的反馈机制。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不可能事事都平稳有序有预期,城市发展带来的变化势必会对城市系统造成扰动,所以应该建立常规纠偏的机制和职能结构,针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还有利用法治机制保障根基,数字治理提升能力。

“城市精细化治理就是要求我们在认识城市各种现象的发展规律上,采用系统化与精细化的治理思想,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竞争力,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现代化城市群。”孟延春说。

关键词:

相关阅读

精彩放送